“史上最惨淡”清明假期旅游收入减3成,还有5.1黄金周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焦点研究院
原标题:《文旅研报 | “史上最惨淡”清明节假期旅游收入锐减三成,我们还能期待五一黄金周吗?》
焦点研究院·文旅研报
发布时间:2022年4月7日
引言 :2022年的清明节假期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堪称“史上最冷”——受疫情多点开花的影响,需求侧和市场面不佳,长线游全面哑火,本地近郊游“旺丁不旺财”,文旅行业似乎已经深陷“冰河期”。值此大萧条之际,无论业界还是普通民众对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似乎都难言期待。
一、游客量旅游收入“跌跌不休”,市场表现近乎惨淡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清明节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
❖ 焦点短评:从数据来看,出游人数同比减少不足三成,在疫情大势下似乎差强人意。但考虑到官方数据统计口径的不明确(如近郊短途游或单纯的出门放风亦有可能被纳入监测),交通出行数据或许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这个假期文旅行业的颓势。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计,清明节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5378.1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62.7%,比2020年同期下降9.8%。其中,代表长线出游的民航预计发送旅客量仅56.2万人次,比2021年锐减87%,甚至比疫情元年的2020年还下降了53.8%。除疫情的因素外,清明假期前发生的MU5735航班坠毁事故,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航旅客的出行信心。
另一方面,今年清明假期的国内旅游收入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仅恢复至2019年不足四成的水平,任谁也没有办法再粉饰太平。结合今年一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为95.60,处于景气荣枯线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旅游市场的紧缩程度可见一斑。当然,这不只是文旅一个行业面临的问题。3月以来,反复的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封控措施造成居民消费萎靡不振、非制造业景气度显著下降。数据显示,3月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4%,环比下降了3.2%。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各行各业均负重前行,文旅行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二、长线游全线哑火,本地游却“人从众”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今年清明假期,游客平均出游半径95.0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44.9%;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4.9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60.4%。游客平均出游距离首次收缩到100公里以内,目的地游憩半径首次收缩到5公里以内,双双创下节假日该项指标的历史新低。
❖ 焦点短评:在“非必要不离市”“避免跨省跨地区流动”的号召下,长线游继续遇冷,越来越多游客秉承着“疫情在不远游”的观念,将原本的长线出游计划改成了本地游、近郊游。多家OTA盘点的清明小长假出游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假期酒店订单中,本地酒店订单占比67%;平台的用车订单中,本地出行订单占比高达91.3%。小猪民宿的数据也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的民宿订单中,本地民宿订单占比超过60%。当然,旺盛的本地游需求并未能转化为可观的旅游收入,何时“人潮汹涌”能转化为“财源滚滚”依然是未知数。
本地游大行其道,而那些依托长线游起家的目的地却面临“灭顶之灾”。像云南大理、丽江,海南三亚、陵水,安徽黄山以及湖南张家界等地,或因出现确诊病例造成旅游业全盘停摆,或因需要长途跋涉而人气萧条。可见,受这一轮新冠疫情冲击较大的是那些资源禀赋良好但可达性相对较差的传统旅游城市,即传统目的地市场。相反,过去的客源地市场在这一轮疫情下活跃度却大大提升。究其原因,客源地城市的休闲游憩资源相对更加充裕,城市及郊区公园能够容纳赏花采摘、郊野露营、路边野餐、民宿体验等多种出游玩法,而城市内部又能提供历史文化街区、文博场馆等场所作为家庭游和亲子游的乐享地。因此,长线出游的全面受阻反而催生了客源地市场在地游的“小阳春”。
三、行业整体信心受阻,五一是否值得期待?
以此前的“人气王”主题乐园及配套酒店为例,从清明3天假期的情况看,北京环球度假区共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基本处于全年的客流低位;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等主题乐园均处于闭园中,恢复时间未知;而在广州长隆熊猫酒店、珠海长隆马戏酒店在清明小长假期间也无法订房,目前搜索“五一”期间的房源则显示满房不开放预订。
❖ 焦点短评:乐观地说,如果四月中下旬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居民积攒已久的出游热情就有望在五一小长假爆发,“金三银四”亦有可能延迟至五月份到来。当然,这取决于疫情这个不可控因素,对于文旅行业而言,相当于把命运交给了未知,这想必不是喜闻乐见的局面。因此,与其听天由命或者祈望救世主降临,不如竭尽全力去挖掘新需求、培育新市场。不论城市周边的郊野公园、营地乐园、高端民宿,还是城市内部的文旅商综合体、博物馆、美术馆,只要做得专精、做出品质,都有机会再造旅游产业的价值。而对于广大从业者而言,“共克时艰”尽管已经是老生常谈,在这一刻却比什么都重要。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