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房地产的信心回来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华尔街见闻 周智宇,姚安琪
自去年11月房地产并购贷款相关政策放松后,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热情逐渐升温。
2月15日,平安银行计划发行额度为50亿元的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并明确指出募得资金将用于投放房地产并购贷款项目,助力“困难”房企。
在此之前,已有三家银行发行并购债。1月21日,浦发银行推出3年限期的50亿并购债券,是首次金融机构发布、并表明资金准确支持房地产融资的债券。
随后,广发银行也在1月27日表示,计划发行50亿元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1月25日和2月14日,招商银行更是两次签署融资协议,共为华润置地和大悦城提供330亿元专项融资资金。
其他相关房地产并购融资还包括,招商蛇口于1月份注册30亿元的并购票据,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资金用于出险房企,最终用于扩购上海的旧改项目股权;华侨城也发起一场并购融资,将总额为15亿元将全部用于偿还并购贷款,但此次发行的债券仅用于继续收购已有项目股权。
截至目前,年内房地产相关并购融资总额已达525亿元。
银行机构的“支援”行为,给房企留了缓冲的余地,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房企都能受惠于此,实际上,能够拿到并购贷款的房企是少数,比如招商蛇口、华润、中海、华侨城、大悦城,几乎全部是央企。
拿到或预期能拿到并购类融资的央企、国企,已经开始了一轮并购。2022年1月5日,华润万象生活开始了收购大业。公告显示,华润万象收购了禹洲物业,价格将不高于10.6亿元,并且润楹(其附属公司)将存入托管账户首笔代价的近七成资金。
一个月之后,华润万象生活再次公告称,将以22.6亿元收购中南服务,按照税后净利润此次收购的PE为12.8倍。两次收购耗资约为33亿元。
下一个出场的是中海地产。1月24日一天内,雅居乐和世茂集团共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54%股权,中海地产则以36.89亿元收购,成为这个项目的排名前列大股东。
2月14日,大悦城也拿到了招商银行的100亿“情人节礼物”。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大悦城全口径销售额已冲破700亿。100亿融资额度,让大悦城的千亿目标又更近一步。
2020年8月,三道红线的出台,逐渐关上了房地产融资多条通道的大门。开发贷、信用债、海外债、信托、资管、私募等纷纷受限,就连个贷,银行在去年下半年也收紧了额度,后来,甚至针对部分房企发起了抽贷。
在去年下半年那段时间里,中国的金行和金融机构从未对房地产的风险如此担忧,这令过去主要依赖银行“输血”的房地产商,纷纷出现现金流枯竭。
房地产并购贷款是许多门关上后打开的另一扇窗。去年11月,多家房企向有关部门建议,并购贷款不用再纳入三道红线。监管部门采纳了,在1月份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公告中表示,支持银行的并购贷款业务和房企的收并购业务,随后部分房企就收到了银行的相关通知。
开年以来,房地产并购融资破冰并呈井喷之势,似乎那个银行、房地产携手并进的时代又回来了。
但这终究只能是部分房企的“新年礼物”。正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所言,房地产已进入黑铁时代,缩表出清是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也会是收缩的状态。而并购贷款,只是银行给予房地产的一类专项额度,总数不会太大。
从房企的角度,哪怕是中海、华润等央企,资金宽松也不代表愿意收购,2022年房企仍是偿债、维稳为主。标普报告显示,其统计的116家企业,2022年国内到期债权金额为2300亿元。
并且,中指研究院分析师陈星表示,并购融资对并购标的资产质量要求较高,所持资产质量不高的房企还需“另谋出处”。
那个依靠银行放水、输血,高杠杆、高周转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银行对房地产的信心,肯定不如前几年了,现在是房住不炒时代,”深圳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早几年大量做房地产贷款的银行如中信、平安等,也已经更多转向其他行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