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议: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新浪财经
随着我国从轻度老龄化社会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的养老产业发展水平,已无法与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相匹配,在“医”与“养”的融合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计划在3月4日于北京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交《关于大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的提案》。
孟丽红指出,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还存在“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不高”、“养老产品种类和内容相对匮乏”三大问题。
孟丽红还建议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促进养老服务内容的多元化。同时给予养老式医院税收优惠、租金补贴和经营补贴,调动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
提案具体内容如下: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占全部总人口数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0%)。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养老产业是多元化的产业体系,直接涉及的有养老照护、老年用品的制造及销售、老年医疗等,同时还对建筑、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有强大的拉动效应。截至2020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为31.9万个,其中民办占56.9%。但,与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益发多元的养老需求相比,现有养老产业发展水平无法与其匹配。主要问题有:
一、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地方层面针对养老服务出台的政策较多,但这些政策多属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与之匹配的实施细则,且未对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进行区分。
二、养老机构和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服务水平不高。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专业化水平较低,奉行的养老服务观念仍较陈旧,仅提供最基本的日常护理服务,严重滞后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生理和心理安全等需求。行业专业化程度低,整体薪金低,无法吸纳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高素质行业人员数量不足。
三、养老产品种类和内容相对匮乏。缺少专门针对老年心理、生理需求的产品。全球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有6万多种,但我国仅有2000多种。高科技产品、无障碍设备、生活自助类产品、家居环境改造、文体娱乐等方面自主研发产品仍然薄弱。老年服务与精神文化、休闲文化的产品偏少、质量不高,适应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老年运动中心、书籍、电影等文化娱乐产品普遍稀缺。
养老产业潜力大、前景广,对促进我国养老体系完善、推动经济增长都有着重要作用。但其投资大、周期长,现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需政府给予引导扶持。
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养老产业发展环境
建议出台《促进养老产业发展法》,以引导和促进养老产业的规范发展,建立养老产业市场开放的法律环境;可确立融资支持与财政支持的立法内容,确定养老与社会福利统筹规划的法律政策等,为养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促进养老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老年人患病率高、病程漫长、医疗服务依赖性大的特点,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在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础服务之上,增加提供先进的医疗保养和娱乐服务,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开办养老式医院初始投资大,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促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也可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经营补贴;还可将养老式医院中老年人的诊疗费用纳入医保体系的做法全面推广等;形成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人愿意且主动去接受服务的良好格局。
三、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后备人才培养
一是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对已在职在岗人员开展定期技能培训与业务水平学习,强化对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多元化培养;二是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养老机构与高等(高职)院校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固定输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三是为从业人员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职业晋升通道,建立培训补贴和岗位补贴制度,以减少人员流失;四是加强养老服务志愿团队建设,吸纳更多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加入;五是培育养老服务人才市场和线上平台,为招聘信息、服务需求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大力推动养老用品的适老化、标准化
加大养老日常生活用品、医疗康复器材等传统产品供给及建筑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建议制定和完善行业的规范体系,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各类养老服务产品进行统一标准,使产业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尤其是养老用品的安全性设计标准和技术性设计标准。
3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9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就包括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建设一批百姓住得起、质量有保证的集团化、连锁化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资源富余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可以说,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医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肾病等慢性疾病,对于自负盈亏的社会办医来说,如果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能够为一些需要特殊医疗救治和护理的患病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康服务,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构的竞争力,吸引患病老年人入住,“医”方面的盈利空间很大,可以弥补“养”方面盈利能力较弱的短板。
但是,开展医养服务,依旧存在不少难点。除了人才、政策规范问题外,“机构养老”在执行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医、康、养”三者资源比重,在不浪费医护资源、床位资源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怎么改变居民原有观念,自愿享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田园养老、医养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如何探索尝试……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